新聞

2023年9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宣道會葉紹蔭紀念小學 - 2023年9月
自主、創新、互動優質教育 善用創新科技、創設英語環境 建構高效能綜合學習能力
宣道會葉紹蔭紀念小學致力提供優質全人教育,培養學生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、靈六育均衡發展,幫助他們發揮潛能,各展所長。學校因應學生的需要發展校本課程,靈活運用資源,提供最適切的優質教育。徐式怡校長深諳教育發展必將進入校園數碼化、互動遙距化的全新時代,因此將科技融入日常的教與學,並同步發展自主學習,讓學生不論在學術或體藝方面,均得到全面發展。
推行專科專教 打造專業教學團隊
老師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核心,徐校長致力建構專業教學團隊,提升老師的教學與學術水平,優化學與教效能。學校除了實施「專科專教」的政策外,亦設有嚴謹的教職員考績評核制度,並特別開展「評核質素保證平台 (AQP) 教師工作坊」,讓教學團隊可以運用評估資料及數據分析學習表現,提升教學質素。此外,學校亦制訂中期、長期及周年發展計劃,務求令教學流程更為完善、流暢。學校憑藉精益求精、力求進步的教育精神,不但在教學方面獲得卓越成就,更有多名老師分別榮獲「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」、「傑出藝術老師獎」、「優秀教師」等獎項,對教學團隊出色的教育工作作出肯定。
英語多元智能課 豐富學習經歷
學校善用特色課制,設計嶄新課程,為學生建構不一樣的學習經歷,在每個循環周的下午設立 1小時「英語多元智能課」,促進學生的身心平衡發展。課程以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 Prof.Howard Gardner 的理論為基礎,透過不同學習活動,訓練學生語文、數理邏輯、空間、肢體動覺、音樂、人際、內省、自然等八大智能。徐校長表示:「在課程中,英文科組會設計各類型『感官學習』訓練,並滲透英語學習元素,為學生提供戲劇學習、瑜珈課等活動,藉以促進身體的肌肉成長。同時,同學透過有趣愉快的活動學習語言,亦能夠建立在日常生活應用英語的自信心。」
提倡英語閱讀 培養自主學習
為培養學生養成英文閱讀興趣及習慣,實現「隨時閲讀,隨地學習」的學習理念,學校靈活運用多元閱讀媒介,從實體圖書以至電子閱讀平台皆一應俱全,以營造全校閱讀風氣。英文科組循序漸進推動英文閱讀,特別為初小學生購入牛津英語系列叢書《Oxford Story Tree》,學生可從有趣的故事中學習遣詞造句、文法生字等,為英文的讀寫發展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。學校亦於每個課室增設「Reading Corner」,放置大量英文圖書,滿足同學不同閱讀需要。
徐校長表示:「知識無邊無際,不能簡單以課程來概括,因此我們利用電子閲讀平台的大數據優勢,讓學生可以探索更深層、廣闊的知識,藉此建立探究精神,深化知識應用層面,豐富文化及語言涵養。」故此,學校特意在學生的電子學習裝置上,新增兩個英文網上閱讀平台「EPIC!」及「RazKids」,平台內置數萬本英文書籍,學生可根據喜好及學習進度選擇合適圖書。其後,教學團隊會透過系統收集及檢視學生的閲讀能力及表現,作出適切回饋,以提升英文能力和閱讀興趣。
出版校園英語刊物 展示學生優秀作品
學校會定期出版英文校園刊物《English Express》,收錄同學的英文作文佳作,並記錄學習活動「English Fun Week」的訪問文章和活動花絮,以促進校內的學術文化交流及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。學生不但可以從佳作中學習更多常用英語詞彙,增強寫作能力,更可以建立校園欣賞文化,互相讚揚同儕的優秀文章。此外,學校出版的《English Express》更結合電子互動元素,學生只需要掃描二維碼,便可以參加填字遊戲,換取豐富禮品,讓整個英語學習過程更具趣味性,有助同學主動學習英語,建立自主學習習慣。
營造濃厚英文語境 提升語言應用能力
學校致力優化校園教學設備,添置高科技、高效能的教學軟件和硬件,以營造濃厚的英文語境,給予學生最好的學習體驗,加強聽、說、讀、寫等方面的英語能力。近年,學校積極發展「互動教室」,增設 8 部流動 Smart TV,讓學生在校園不同角落皆能進行小組討論,促進英語學習交流與互動,藉此實現「學習無邊界」理念。同時,英文科組為提供沉浸式的語言學習體驗,更將 AR 及 VR技術活用於英語教學當中,為學生設計不同學習情境,訓練同學能夠根據不同場景活用英語,提升語言的應用能力。
英文團隊為學生創設體驗式主題學習活動,以一年級為例,其中一個單元以動物為主題,透過閱讀圖畫書、網上資料引起動機,學習大量詞句後,增潤寫作內容,更設親親小動物活動,立體觀察小動物的特徵,並於結業禮向家長匯報,展示學習成果,學習過程既有趣又具效能。周六的興趣班由外籍老師任教「Junior Steam Education Course」,以全英語學習創科課程,動手製作成品,組合成果展板,並作公開匯報,增強創科技能之餘,更能綜合運用及提升英語表達能力,一舉兩得。學校將致力創設國際化的英語環境,增聘多位來自不同國家的外籍老師,設計合適的情境及主題活動,讓學生在高互動、高聽說的學習環境下,主動運用英語溝通,進行沉浸式的英語學習。
銜接學習階段 融入校園生活
學校相當重視學生不同階段的學習及成長需要,因此特別為一年級新生及即將畢業的六年級生安排銜接活動。在升小銜接方面,學校會舉辦新生家長會及面談日,增進家長及新生對學校的了解。同時,學校亦會在暑假期間開辦適應課程,讓小一新生透過小組活動及集體遊戲,適應小學的群體生活,享受學習樂趣;而升中銜接準備上,學校則會為六年級學生的家長舉辦「中一自行分配學位階段」及「統一派位階段」升中家長會,為家長提供更多升中資訊。此外,教學團隊更會安排升中面試技巧講座及訓練,針對性地提升學生面試時的表達能力,以最佳表現升讀心儀學校。
跨學科STEAM教育 多元創科技能
為培養學生 21 世紀共通技能,掌握科技最新發展,學校將常識科與創科元素相結合,教授學生資訊科技、媒體與資訊素養、編程教育等,讓學生從一年級起,便能夠循序漸進認識創新科技,如人工智能、編程、無人機等,從而建立解難、溝通、協作等共通能力。羅建洋副校長表示:「STEAM教育重點在於培訓學生跨學科的學習能力,而學校近年亦積極發展跨課程閱讀,推動學生廣泛閱讀不同主題的書籍,拓闊知識基礎,藉此連繫其他學科的學習。同時,教學團隊設計不同學習單元,希望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應用能力。例如五年級學生會製作感光音樂盒,當中結合了木工、編程、3D 打印及音樂旋律創作等不同學習範疇。因此,通過開展跨學科學習,同學將經歷構思、創作、優化等學習過程,從而建立解難能力,懂得將知識融會貫通,並制訂最合適的方案解決問題。」
建立解難能力 學以致用回饋社區
學校深諳創新科技的重點在於應用,因此教學團隊採用「以問題為導向」的學習方法,鼓勵學生在生活環境中發現問題,繼而善用所學解決問題,回饋社區。學校會安排四年級學生為附近的安老院舍設計小遊戲,讓長者能夠透過遊戲,以及與同學的溝通交流,從而改善認知障礙和提升協調能力。在服務社區的過程中,學生不但將知識學以致用,更懂得如何關愛、服務人群,累積寶貴的社會實踐經驗。
羅副校長補充:「創科的核心價值在於善用科技,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困難,從而達至回饋社會、造福人群。我們鼓勵學生走進社區,通過親身經歷,了解社會不同的人和事,並發掘感興趣的議題,深化學習經歷。過去,便有學生留意到本港候鳥數目下降的問題,於是自行參考文獻,並了解到以仿製野鴨吸引候鳥棲息的例子,同學隨即動手製作野鴨進行測試,藉以改善香港的生態問題,實踐環境保育理念。」
靈活應用教學科技 提升資訊科技能力
人工智能與創新科技成為 21 世紀社會發展的大趨勢,學生需要學習如何駕馭日新月異的新科技,提升媒體及資訊素養,以建立明辨慎思的能力。故此,學校善用電子學習工具及人工智能技術,同時申請了「奇趣 IT 識多啲」計劃,引進富趣味性的機械人編程,讓一至三年級學生奠定科創基礎,提升觀察、分析、合作與解難等能力。此外,為提升創科學習成效,學校亦增設各類型教學配套。例如互動觸控數碼顯示屏,學生可以透過顯示屏進行虛擬實驗,並即時轉換為筆記及錄像;micro:bit 幫助學生學習編程,培養運算思維;星空探知館則讓學生認識更多天文學知識。學校通過引入不同創新科技,不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能,更重要是掌握應用科技的能力,將來能夠發揮所長,把握發展機遇。
推動正向教育 邁向豐盛人生
為了讓學生擁有身心靈的健康發展,從而邁向豐盛人生,學校制訂了「正向價值、豐盛生命、迎見未來」的教育計劃。計劃以正向心理學為基礎,並運用「PERMA+H 理論」,即正向情緒(PositiveEmotions)、全情投入(Positive Engagement)、人際關係(Positive Relationships)、人生意義(Positive Meaning)、正面成就(Positive Accomplishment)、身心健康 ( Positive Health)。羅副校長表示:「計劃期望同學能了解並發揮自己的性格強項,以正向態度和價值觀面對未來的挑戰,從而擁有美滿的人生。同時,學校將會把生命教育、宗教科與聖經科結合,鼓勵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價值觀、態度應用於日常生活中,緊密連繫知識與生活。」